您所在的位置:
一例典型CKD-MBD患者治疗经验分享
作者: 柯建如
单位: 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

摘要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 - MBD)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它涉及到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矿物质代谢紊乱以及骨代谢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下面我将分享一例CKD - MBD患者的治疗经验。

患者为65岁男性,有20年糖尿病史和15年高血压病史,5年前诊断为CKD 4期。此次因骨痛、乏力、行走困难入院。入院检查显示:血钙1.95mmol/L(正常范围2.1 - 2.55mmol/L),血磷2.3mmol/L(正常范围0.81 - 1.45mmol/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850pg/ml(正常范围15 - 65pg/ml),骨密度提示严重骨质疏松。基于这些检查结果,患者被明确诊断为CKD - MBD。

治疗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综合治疗方案。首先是控制血磷。饮食上,严格限制高磷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坚果、可乐等,并给予低磷饮食教育。药物方面,选用碳酸钙作为磷结合剂,餐中嚼服。同时,考虑到患者血钙偏低,碳酸钙在结合磷的同时还能补充钙。治疗一周后,患者血磷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范围。我们调整了碳酸钙的剂量,并加用司维拉姆,以增强降磷效果。

在纠正低钙血症方面,除了使用碳酸钙补充钙外,还给予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水平。同时,密切监测血钙、磷及iPTH水平,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血钙逐渐升至正常范围,但iPTH仍居高不下。

针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我们评估了患者的情况,决定采用西那卡塞治疗。西那卡塞通过模拟钙敏感受体的激活,降低PTH的分泌。在使用西那卡塞的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幸运的是,患者仅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不适,通过调整服药时间和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iPTH逐渐下降,骨痛症状也有所减轻。

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在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我们加用了唑来膦酸。唑来膦酸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提高骨密度。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CKD - MB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我们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案,让患者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同时,指导患者适当运动,避免跌倒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经过三个月的综合治疗,患者的血磷、血钙、iPTH水平均恢复至接近正常范围,骨痛症状明显缓解,行走能力也有所改善。复查骨密度显示骨密度有所提高。

通过这例CKD - MBD患者的治疗,我们深刻体会到CKD - MBD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虽然我们在这例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CKD - MBD的治疗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关键词: CKD - MBD治疗
来源:2025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年会暨第17届中国血液净化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