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羽毛球运动常见损伤类型及科学预防策略研究
作者: 张西波
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摘要

羽毛球运动常见损伤类型及科学预防策略研究

张西波、齐朝勇

西安工业大学,13201576280,1213243769@qq.com

1.研究目的

羽毛球运动作为深受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凭借其灵活的运动形式、较强的互动性,在校园体育课、课后社团及课余健身活动中广泛开展。但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身体协调性、肌肉力量尚在完善,且运动经验与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不足,在运动中频繁进行的急停、变向、跳跃、挥拍等动作,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校园运动,不仅会打断正常的学习与体育锻炼节奏,影响体能发展与运动兴趣培养,还可能对骨骼、关节等发育中的身体部位造成长期影响。本研究西安市某中学为调查对象,旨在系统梳理其参与羽毛球运动时常见的损伤类型、高发部位及致伤原因,降低中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风险推动校园羽毛球运动健康有序发展。

2.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与数理统计法开展研究。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2014-2024 年)关于中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相关研究文献,重点关注青少年运动生理特点、校园羽毛球活动损伤规律等方向,对现有研究中中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类型、致伤机制、校园场景下的预防措施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明确当前中学羽毛球运动损伤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以西安市某中学的不同群体为调查对象,具体包括该校羽毛球校队队员、校内羽毛球社团成员,设计中学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情况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为 92.5%。

3.研究结果

损伤类型与高发部位:调查显示,羽毛球运动损伤以慢性劳损为主,主要有肩袖损伤、网球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最为常见。急性损伤次之,主要有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手指关节挫伤为主。

致伤原因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羽毛球运动损伤的主要致因包括技术动作不规范、热身与放松不充分、运动负荷不合理、场地器材隐患)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现有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当前羽毛球参与者的损伤预防意识与行为存在明显不足,仅少部分调查对象会在每次运动前完成 10 分钟以上的专项热身及运动后的系统放松。

4.研究结论

羽毛球运动常见损伤以慢性劳损为主,上肢(肩、肘)与下肢(膝、踝)是高发部位,且损伤类型与发生率因运动人群的技术水平、训练强度不同存在显著差异。

技术动作不规范、热身与放松不充分、运动负荷不合理是导致羽毛球运动损伤的核心致因,场地器材隐患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则进一步增加损伤风险。

当前羽毛球参与者的损伤预防实践存在明显短板,预防意识薄弱、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且现有预防指导多聚焦于 “损伤后处理”,缺乏针对 “损伤前预防” 的系统性方案。

基于研究结果,应从 “技术规范 - 热身放松 - 负荷控 - 意识培养” 四个维度构建羽毛球运动损伤预防体系。如加强挥拍、步法等基础动作的标准化教学;设计 “动态拉伸 + 专项模拟” 的热身流程;通过教学培训、案例宣传提升参与者的损伤预防认知,最终实现羽毛球运动损伤风险的有效降低。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运动损伤;损伤预防;致伤原因;


关键词: 羽毛球运动;运动损伤;损伤预防;致伤原因;
来源:2025年羽毛球运动科学前沿国际学术会议(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