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牙拔除术虽为常见口腔手术,但仍存在舌下神经、下牙槽神经、眶下神经等损伤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在临床操作中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经历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甚至伴随味觉功能的减退或丧失,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大多数患者对此类神经功能障碍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并且迫切希望改善症状。部分患者因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伤,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负面影响。因此,这一并发症引起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患者在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后的6个月内,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可以显著缓解症状;然而,也有少数患者在超过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随访后,症状仍未见明显改善。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辅助技术在神经修复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治疗效果的评估、病情的预后判断以及随访的持续性仍然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文旨在回顾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拔牙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形成综述,分析其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特点,为牙拔除术后缓解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