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合并局灶癌变1 例
作者: 杨鑫淼
单位: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IPNB)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报道1例67岁男性患者,因“体检超声发现肝占位4天”就诊。患者既往无肿瘤病史及手术史,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正常。CT表现为肝门部一不规则等、略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MRI表现为肝门部肝总管呈囊状扩张,腔内多发乳头状、绒毛状T1WI等/稍低信号,T2WI稍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乳头状、绒毛状异常信号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降低。

结果: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后病理诊断为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影像表现具有以下特征:(1)肝门部胆管扩张并腔内多发乳头状、绒毛状占位,伴上下游胆管轻微扩张;(2)CT平扫病灶表现为等、略低密度占位(低于正常肝实质但高于胆汁);MRI平扫病灶呈乳头状、绒毛状T1WI等/稍低信号,T2WI稍低信号(低于胆汁但高于结石),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显示扩散稍受限,病灶与胆管壁间隙见液体信号影;MRCP示肝门部胆管扩张及乳头状、绒毛状充盈缺损。(3)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MRI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同CT。

结论:IPNB是一种罕见的胆管肿瘤,具有恶变倾向,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典型表现为肝门部胆管扩张,腔内乳头状、绒毛状占位,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随时间降低。一旦怀疑IPNB,应尽早手术切除,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关键词: 胆管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乳头状瘤;病例报告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32次放射学学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