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尼达尼布治疗具有进行进展表型的肺泡蛋白沉积症2例观察
作者: 蒋玉洁
单位: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具有较高的肺纤维化风险。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侧重于清除或减少积聚的表面活性物质,未能覆盖潜在的纤维化问题。为此,我们探索性地评估了尼达尼布在两名具有进行性进展表型的继发性PAP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病例1: 42岁男性患者,8年前被诊断为以弥漫性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 GGO)为特征的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1年后“痊愈”。本次因“咳嗽、体重下降4个月”于2022年3月入院。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GGO和铺路石征,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Xpert阳性,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序列数5)。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1年后复查肺部CT提示病灶吸收好转,体重恢复,遂于2023年4月停药。2024年1月,患者因“咳嗽和呼吸困难14天”再次就诊。肺部CT显示肺内病灶较前增多、进展,BALF的PAS染色阳性,Xpert为阴性,送mNGS检出脓肿分枝杆菌。予利福平胶囊0.45g QD+盐酸乙胺丁醇片0.75g QD+阿奇霉素分散片0.5g QD+莫西沙星片 0.4 QD治疗3个月后复查肺部CT提示病变较前增多,考虑脓肿分枝杆菌为污染菌,遂停用上述药物。查GM-CSF自身抗体为阴性,结合患者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为结核继发PAP,同时合并结核后纤维化可能,遂予尼达尼布 150mg 口服,每日两次治疗。2024年8月复查肺部CT提示肺内病灶较前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病例2: 59岁男性患者,有职业粉尘暴露史,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4年余”于2024年5月入院。体格检查显示颜面潮红、口唇及肢端紫绀。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220mg/L、PaCO2 44mmHg。肺功能检查提示弥散功能下降。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铺路石征”,经支气管镜TBLB确诊为PAP。结合GM-CFS自身抗体阴性及既往职业暴露史,诊断为职业粉尘继发PAP。随后分次进行了双肺WLL(间隔3周),患者症状、肺部CT、肺功能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所改善。不幸的是,2024年10月患者因呼吸困难复发再次至急诊就诊。CT和肺功能检查显示病情恶化。患者拒绝再次WLL。鉴于其曾为矿工,可能存在潜在纤维化并促进疾病进展,遂予尼达尼布150mg,口服,每日两次治疗,患者症状和运动耐量得到改善。2025年5月复查肺部CT提示肺内病灶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有腹泻,予对症处理后症状能改善。


既往研究显示,约20%的PAP患者通过高分辨率CT检查可发现同时合并肺纤维化,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尼达尼布作为一种抗纤维化药物,可能通过其抗纤维化机制缓解PAP合并肺纤维化,从而缓解疾病进展。我们在2例具有进行性进展表型的继发性PAP患者中探索性使用尼达尼布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且未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


基于PAP患者共存纤维化的证据,抗纤维化药物,如尼达尼布,可能成为PAP患者一种潜在且值得期待的补充治疗手段。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肺纤维化,尼达尼布,具有进行性进展表型
来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第二十六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