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ICU重症甲流患者合并复杂侵袭性肺真菌病的救治体会与文献回顾
作者: 岳茜茜
单位: 河南医药大学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甲流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肺毛霉菌感染,进而引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克及脓毒性心肌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

方法:一位重症甲流呼吸衰竭患者于2023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结果显示CRP为179.45mg/L,PCT为1.65ng/ml,氧合指数为166.8。2023年3月13日,因呼吸窘迫症状较之前加重而转入呼吸ICU。患者呼吸窘迫症状持续加重,无创呼吸机无法维持其呼吸功能,遂给予气管插管,并连接有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同时采取俯卧位。然而,患者的氧合情况仍未得到改善,且出现了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的症状,因此给予V-V ECMO治疗。2023年3月14日,肺泡灌洗液mNGS结果显示存在肺炎克雷伯菌、甲型流感病毒,遂给予美平抗感染治疗、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同时采用激素抗炎治疗。2023年3月16日,患者出现血压低、心率快的症状。心脏超声显示:EF36%。气管镜检查可见大量黄白色粘稠分泌物。肺泡灌洗液涂片显示:存在鲍曼不动杆菌、曲霉菌丝。于是,将抗生素调整为“美罗培南、硫酸粘菌素、伏立康唑”进行抗感染治疗,使用“帕拉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运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并使用改善心功能的药物。 调整抗生素后,患者依旧发热,体温达38.5°C。2023年3月18日,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显示:存在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外周血mNGS检测显示:有微小根毛霉。连续三天进行肺泡灌洗液荧光白染色,直至第三天才发现毛霉菌丝。随后,将抗生素调整为“美罗培南 + 硫酸粘菌素 + 艾莎康唑 +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患者呼吸功能有所好转,于2023年3月24日脱离ECMO,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吸氧浓度为60%。2023年3月25日,患者再度发热,体温达38.3°C,甲流核酸检测依旧呈阳性,血、尿、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复查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未发现变化,遂给予加强气道引流,并在局部气管镜下灌注两性霉素B。 2023年4月7日,患者再度出现氧合降低的情况,右侧胸廓饱满,叩诊呈鼓音。胸片提示右侧气胸,遂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复查肺泡灌洗液mNGS显示:存在肺炎克雷伯菌、烟曲霉;药敏结果显示:KPC酶阳性、多粘菌素耐药。于是将抗生素调整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 艾莎康唑”。调整方案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病情趋于稳定。2023年4月18日,患者撤离呼吸机,给予气切套管处加温湿化吸氧,吸氧浓度为40%,患者突然出现咯血,单次咯血量约100ml。立刻给予镇静处理以抑制咳嗽,并进行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上叶尖段活动性出血,遂给予气管镜下止血药物应用,同时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复查胸部CT显示右上叶有薄壁空洞,考虑为右上叶尖段霉菌空洞病灶出血。请介入科与胸外科会诊,因未发现血管畸形以及肺内弥漫性病变,暂不考虑介入及手术治疗。给予内科垂体后叶素保守治疗,并对右上叶进行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 2023年4月24日,患者再次出现咯血症状,单次咯血量约为100ml,随后继续接受内科保守治疗。2023年4月30日,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经过一周观察,未再出现咯血情况,于是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5月中旬,患者病情好转,拔除气切套管后出院。6月随访时,发现患者右上叶空洞消失。

结果: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若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及毛霉菌病,通过静脉使用抗真菌药物,并联合气管镜下局部治疗,包括吸痰以及病变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优化预后情况。

结论:ICU 重症甲流患者免疫功能较低下,容易出现耐药菌以及真菌感染,尤其是肺部侵袭性曲霉菌及毛霉菌病,这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早期开展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可依据临床症状,采用多种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如传统微生物学的肺泡灌洗液涂片、培养,以及肺泡灌洗液 mNGS 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血 mNGS 检查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毛霉菌病、甲流、重症感染
来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第二十六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