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肺结节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患者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 邢玉斐
单位: 名称:核工业总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摘要

  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在肺结节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高危肺结节患者的认知状况,并比较专科/专病门诊与 MDT 门诊患者的就诊特点,为肺结节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回顾性分析2021-2023 年间就诊于我院 MDT 门诊及专科/专病门诊的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肺结节的数量、大小、性质,MDT 给出的诊疗建议,手术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等。评估 MDT 在诊断准确率、早期肺癌检出率、患者满意度的作用。通过访谈方式收集专科组和 MDT 组患者的首诊科室、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首诊时间、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既往史、就诊目的、对肺结节的理解程度及就诊满意度等资料。

  采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T 对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1300例 MDT 门诊患者经 MDT 评估后,建议尽早手术 266 例(20.46%),排除恶性可能 178例(13.69%),其他856例(65.84%)建议定期随访。实际手术 157例,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147例,占全部患者的 55.26%(147/266),MDT 预测肺癌的概率为 93.63%(147/157)。

  肺结节相关知识认知情况:723例中-高危肺结节患者中,565例(78.14%)认同胸部CT为肺结节的主要筛查手段,585例(80.91%)的患者分别认同长期吸烟与肺癌发生和肺结节良恶性有关,645例(89.21%)选择手术作为高危肺结节的主要治疗手段,594例(82.15%)将互联网作为获取肺结节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

  专科/专病门诊与 MDT 门诊患者就诊特点比较

一般资料比较:MDT 组患者首发年龄(51.0±0.4 岁)显著高于专科组(40.0±0.2 岁),文化程度、居住地、首诊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既往史等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T 组患者中伴有肺部疾病既往史的比例为 65.8%,明显高于专科组的 31.5%。

就诊目的与治疗意愿比较:专科组患者就诊首要目的以确诊是否为环境污染导致(32.9%)和吸烟导致(30.1%)为主,而 MDT 组患者以确诊是否为肺癌(43.9%)为主。在治疗方式选择上,专科组患者心理倾向的第一治疗方式以服药(50.7%)为主,MDT 组则以手术(51.2%)为主。

对肺结节的理解程度及就诊满意度:MDT 组患者对肺结节的理解程度以基本理解(39.0%)为主,专科组以一般或不确定(32.9%)为主。MDT 组患者对就诊过程的满意度以基本满意(39.0%)为主,专科组以一般或不确定(35.6%)为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学科诊疗模式在肺结节诊治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同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临床应进一步推广 MDT 模式在肺结节诊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和复杂病例,同时加强患者的认知教育和心理支持,以实现肺结节的精准化、个体化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肺结节;多学科诊疗模式;早期肺癌;
来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第二十六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