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智慧场馆进校园:小学羽毛球校本课程的科技化教学场景构建
作者: 董浩君
单位: 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

摘要

1.研究目的

    针对传统小学羽毛球场馆存在教学场景单一、资源利用效率低、教学互动性不足、课后练习延续性差等问题,以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羽毛球场馆改造为契机,探索智慧场馆在小学羽毛球校本课程中的场景构建模式,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场馆使用效益、打通“课上教学-课后练习”衔接通道,为小学羽毛球校本课程打造沉浸式、多元化的科技化教学环境,助力学生羽毛球技能持续提升。

 2.研究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与实践调研法,以该校羽毛球场馆改造及六年级羽毛球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为研究载体。

①场馆改造:结合小学羽毛球教学需求,对原有场馆进行智慧化升级,增设智能照明系统、高清视频回放设备、互动训练屏、预约管理系统;

②场景设计:围绕“基础技能教学”、“对抗训练”、“趣味拓展”、“课后自主练习”四大教学模块,设计对应的科技化场景,如基础技能教学场景(利用互动屏开展挥拍轨迹模拟练习)、对抗训练场景(通过视频回放分析对战策略);

③效果调研:通过访谈、教学观察、场馆使用数据统计等方式,评估场景构建效果。

3.研究结果

①教学场景丰富化:改造后的智慧场馆可实现“教学-训练-游戏-复盘”多场景切换,如在趣味拓展模块,学生通过互动训练屏参与“羽毛球闯关游戏”,在娱乐中巩固颠球、发球技能,课堂教学形式较传统场馆更丰富;

②场馆利用率提升:改造前场馆仅在课程时间(每周18课时)使用,改造后通过预约管理系统,学生课后自主练习预约率达60%,场馆周使用时长从18小时提升至28小时,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③教学互动增强:科技化场景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频次较传统场馆提升,如视频回放环节,学生可主动分享自己的动作视频,与同学讨论改进方法,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

④技能巩固效果:课后坚持在智慧场馆练习的学生,其羽毛球技能保持度较不练习的学生更高,在学期末技能测试中差别明显。

4.研究结论

    智慧场馆进校园为小学羽毛球校本课程提供多元化科技教学场景。场馆设施智慧化升级,拓展教学形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打通“课上学习 - 课后巩固”衔接环节,助力学生提升羽毛球技能。构建小学羽毛球智慧场馆教学场景,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教学目标,平衡科技元素与教学需求,避免技术堆砌,同时建立完善场馆管理与使用机制,确保智慧场馆长期、高效服务校本课程教学,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高质量发展提供硬件支撑。 


关键词: 智慧场馆;小学羽毛球;校本课程;科技化教学场景;自主练习
来源:2025年羽毛球运动科学前沿国际学术会议(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