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作者: 张巧
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摘要

这是一篇关于唐氏综合征的综述文章。文章全面介绍了唐氏综合征的遗传特征、产前诊断、产后诊断、相关医疗状况及临床干预措施,以及患者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和研究发展,强调了多学科管理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1.     遗传特征: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与智力障碍相关的染色体疾病,全球每800个新生儿中约有1例。在美国,每年约有500例唐氏综合征婴儿出生,目前有超过20万人患有此病。该综合征由John Langdon Down在1866年首次描述,1959年确定其染色体病因。唐氏综合征由21号染色体三体引起,包括非整倍体(96%)、易位(3-4%)和嵌合体(1-2%)。易位型中,父母一方可能是携带者,增加再发风险。

2.     产前诊断:随着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的发展,通过检测孕妇血浆中的游离DNA,其对唐氏综合征的检测特异性高达99.7%,减少了侵入性检测(如羊水穿刺或绒毛取样)的使用。尽管NIPT的使用增加,但羊水穿刺等侵入性检测仍用于确诊。羊水穿刺的准确性为99%,是唐氏综合征确诊的金标准。无论年龄大小,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向所有孕妇提供产前筛查和诊断检测的风险和益处咨询。

3.     产后诊断:唐氏综合征的诊断通常基于婴儿的外观,如上斜的睑裂、颈部褶皱、扁平鼻梁、肌张力低下等特征。产后怀疑唐氏综合征时,最合适的遗传检测是核型分析。如果怀疑唐氏综合征,应尽快进行核型分析以确认诊断。如果需要快速确认,可以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最快一天内可获得结果。

4.     相关医疗状况及临床干预:①心脏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在唐氏综合征患者中很常见,改善其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预期寿命。肺动脉高压在唐氏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2%至5.2%,需要定期监测。②呼吸、听力和生长问题:唐氏综合征患者常有呼吸道狭窄、小下颌、相对大舌、气管狭窄等问题,导致呼吸道疾病是常见死因。听力障碍在唐氏综合征中也很常见,需要准确评估和治疗。③血液和肿瘤疾病:唐氏综合征患者中常见血液异常,如婴儿期的短暂异常髓系增生、儿童期的铁缺乏以及白血病发病率增加。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唐氏综合征患者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包括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脱发、乳糜泻、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白癜风。⑤骨骼肌肉问题:唐氏综合征患者常见的骨骼问题包括髋关节脱位、髌骨脱位和平足。寰枢椎不稳是唐氏综合征的一个特别危险的并发症。⑥神经发育问题: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智力障碍需要干预以确保有意义和快乐的生活。神经发育问题包括社交意识有限、运动协调能力下降、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问题以及晚年痴呆的发生率增加。

5.     成年过渡:唐氏综合征患者越来越重视社区生活参与。教育包括与同龄典型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进行包容性教育,以及专注于儿童或青少年的优势的教学,这有助于他们向成年过渡并发挥其全部潜力。同时,美国儿科学会定期发布和审查健康监督指南,帮助临床医生和家庭为唐氏综合征儿童提供良好的护理,并正在努力制定跨生命周期的类似指南。

6.     研究进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建立了唐氏综合征联盟、唐氏综合征注册表(DS-Connect)和研究审查小组。国会资助NIH通过INCLUDE项目鼓励研究。独立基金会如LuMind IDSC基金会、全球唐氏综合征基金会等也在该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在阅读了这篇综述文章后,我感受颇多,也对这一疾病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唐氏综合征是一种令人揪心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它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了诸多生理和智力上的挑战,更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章中提到的那些触目惊心的发病率数据,以及患者在心脏、呼吸、血液等多方面可能遭遇的并发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每一个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都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瞬间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轨迹。文章中对唐氏综合征患者从儿童到成年过渡的描述,更是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努力的方向。通过教育、社区参与以及家庭的不懈支持,许多患者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实现一定程度的独立生活。这让我明白,唐氏综合征患者并非被命运完全禁锢,他们同样有着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和可能。社会的包容、教育的公平以及医疗的保障,是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助力。作为一名产前诊断工作者,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面对唐氏综合征时的责任和使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希望能够更加关注这一群体,无论是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为患者家庭提供支持,还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为医学研究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我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唐氏综合征患者更多的理解、接纳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