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肥厚型心肌病在心肺运动试验中的运动病理生理学特征
作者: 魏建海
单位: 黄骅市人民医院

摘要

探究肥厚型心肌病(HCM)在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中的运动病理生理学特征。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行CPET的HCM组364例和正常人103例,用标准方法完成相关核心指标计算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中HCM患者的肥厚部位分为室间隔肥厚(SH)(121例)和非室间隔肥厚(non-SH)(243例)。比较两组以Peak VO2 为主的CPET核心指标的异同。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LOVT)的SH患者分为静息梗阻组和隐匿梗阻组。同样对两亚组CPET核心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SH的HCM患者Peak VO2与其他临床资料的相关关系。

HCM患者Peak VO2(68.73±17.53%pred)相较于正常对照组(84.05±15.84%pred)更低(P<0.001)。与非SH患者相比,SH的HCM患者PeakVO2(71.77±16.79%pred vs 67.22±17.73%pred,P=0.019)更低、二氧化碳通气效率斜率(VE/VCO2slope)(112.74±24.48%pred vs 119.21±26.5%pred,P=0.025)更高。SH患者中有84例(34.6%)出现左室流出道梗阻。与静息梗阻组相比,隐匿梗阻组PeakVO2更高(P<0.001),而VE/VCO2slope更低。SH患者PeakVO2与左房内径、心房颤动和二尖瓣环侧壁E/Ea值独立相关。

与非SH患者相比,SH患者由于心输出量受损、通气血流不匹配、运动心肺适应性差,表现出更差的运动能力和气体交换能力。隐匿梗阻患者相较于静息梗阻心肺功能更好,但仍存在心肺功能受限。

关键词: 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与健康,室间隔肥厚,肥厚型心肌病,心肺运动试验
来源: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5(第二十六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