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66年,英国医生约翰兰登唐纳德描述了唐氏综合征,90多年后,染色体原因被确定,并将此疾病命名为唐氏综合征。本文是关于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 DS)的一篇综述。
主要内容如下
唐氏综合征概述:唐氏综合征是全球最常见的染色体相关智力障碍疾病,其临床表现存在多样性,智力障碍多为中度,社交能力相对较高。
遗传特征:21号染色体上有200-300个基因。DS中,96%为21三体非整倍体,3-4%由染色体易位引起,1-2%为嵌合体,小于1%为部分三体性。
产前诊断:无创产前筛查(如母体血浆细胞游离DNA检测),侵入性产前诊断
临床表现及干预
⑴先天性心脏病:44%的DS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其中45%为房室间隔缺损,35%为室间隔缺损,8%为卵圆孔未闭,4%为法洛四联症,7%为动脉导管未闭。建议早期修复心脏缺陷并监测气道阻塞,以降低心力衰竭和不可逆肺血管疾病风险。
⑵气道、肺和听力障碍:气道问题、相对巨舌症等导致呼吸疾病常见,需重视听力损伤评估治疗以保障言语发展,可借助耳鼻喉科及听力学干预实现正常或接近正常听力。
⑶生长发育:通过专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身高和头围,针对儿童肥胖问题进行早期干预。生长曲线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肥胖问题。
⑷血液及肿瘤疾病:常见异常包括婴儿期短暂异常髓系增生、儿童期缺铁、白血病风险增加,建议对铁缺乏进行检测和治疗,以避免对认知和运动发展产生影响。
⑸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如桥本氏病、1型糖尿病、斑秃、乳糜泻、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白癜风)在DS人群中常见,需早期识别和治疗。
⑹骨骼疾病:常见骨骼综合征,如髋关节脱位、髌骨脱位和扁平足,需警惕寰枢椎不稳及其并发症,及时进行神经外科或骨科评估和手术干预。
⑺神经发育障碍:智力障碍需家庭与看护者协作干预,早期治疗和个性化教育项目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自闭症谱系障碍在DS儿童中常见,但常被忽视。40岁后多数DS患者有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特征,但通常无症状,认知衰退多发生在数十年后,且癫痫患者更易发展为痴呆。针对神经发育问题,有明确诊断标准的疾病(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障碍和精神疾病)可使用相应药物,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⑻综合与整合干预:38%的DS儿童家庭使用辅助药物或补充剂,但部分疗法无益且有潜在危害。强调社区融入、教育 inclusion、社交参与及解决法律和经济问题对DS患者长期福祉的重要性。
研究进展:NIH建立了Down Syndrome Consortium、DS登记系统(DS-Connect)和研究评审组,国会通过INCLUDE项目鼓励研究,独立基金会也致力于DS研究,旨在改善DS患者护理。
结论:DS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轨迹复杂,涉及多方面问题,但患者及家属积极面对,现有指南助力其发挥潜能。
在这篇文献学习中,最为感兴趣的是:
在分娩时,护士和医生通常可以根据婴儿的外观意识到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这些外观和体态特征包括眼裂上斜 、鼻梁扁平 、颈后褶皱 、第五指弯曲、贯通掌 、低肌张力 。文献中将这些特征给了图片,形象易懂。
另外对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也很感兴趣,包括:
1. 减数分裂不分离(Meiotic nondisjunction)
占比:96%(最常见类型)
特征:95%的病例中,不分离事件发生在卵子形成过程中。
母亲年龄越大,风险显著增加(如35岁以上风险骤升)。
遗传风险:若父母染色体正常,复发风险通常较低(约1%)。
2. 易位(Translocation)
占比:3-4%
类型与风险:①14/21易位(最常见易位类型)1/3病例的父母为携带者(染色体结构正常但含易位)。90%的携带者为母亲,复发风险为10-15%;若父亲是携带者,风险降至2-5%。
②21/21易位(罕见但高风险):1/14病例的父母为携带者,其中50%为父亲。
后代必然患病(因仅能传递异常染色体)。临床意义:需对父母进行染色体检测以评估再发风险。
3. 嵌合体(Mosaicism)
占比:1-2%
特征:患者体内同时存在正常(46条)和异常(47条)细胞系。
临床表现差异大:部分患者智力障碍较轻,医疗并发症(如先天性心脏病)较少。
诊断挑战:需通过多组织样本检测确认,漏诊风险较高。
4. 部分三体(Partial trisomy)
特征:仅21号染色体特定片段重复(非整条染色体)。
表型严重程度与重复区域相关(如包含关键基因区域则症状典型)。
研究现状:因病例罕见,具体机制和风险仍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