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L不同靶点的3种新药已进入研发通道

2011-01-31 00:00:00 来源:医脉通 阅读:25次

Bruton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PCI-32765
      
      这项研究入组54例患者(中位年龄68),其中47例罹患CLL7例罹患小淋巴细胞白血病(SLL)。

      入组患者此前曾接受1~10(中位数为3)药物治疗,95%曾用过一种核苷类似物和多种抗CD20药物,21%曾用过苯达莫司汀,9%曾用过阿仑单抗。研究者将患者分成A期组和B期组A期组23例患者中,16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为每疗程28天,之后停药7天,试验药的剂量为 1.25 ~12.5 mg/(kg·);其余7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为每疗程35天,无停药期,其中6例患者的剂量为8.3 mg/(kg·)1例接受固定剂量560 mg/日。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在该组13例可评价的患者中,1(8%)完全缓解,8(62%)部分缓解,2(15%)淋巴结缓解伴淋巴细胞增多。B期组38例患者中,11例为初治,27例为复发或难治。所有患者的剂量均为420 mg/日,每疗程28天。中位随访时间为2个月。在32例可评价的患者中,无1例完全缓解,8(25%)部分缓解,17(53%)淋巴结缓解伴淋巴细胞增多。
         在总共39例接受淋巴结病变评估的患者中,87%PCI-32765治疗后淋巴结应答。研究者表示,淋巴结的迅速应答与淋巴细胞短暂增多相关,提示这是BCR靶向治疗的特有现象。随访至少6个月未观察到肝肾不良事件,亦未发现累积毒性。所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和皮疹。
 
       尽管该研究的患者数量少且目前仅得出初步结果,但由于未观察到药物相关骨髓抑制和累积毒性,因此支持在不同CLL治疗条件下对PCI-32765开展进一步研究。

PI3K-δ通路阻断剂CAL-101
       这项研究入组54例此前接受过治疗的CLL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82%为男性。所有患者此前均曾用过氟达拉滨,98%曾用过利妥昔单抗,87%曾用过一种烷化剂,31%曾用过阿仑单抗。在该研究中,CAL-101的剂量为50 ~150 mg,每日2次,连续口服给药,每疗程28天,平均8个疗程。
 
       结果显示,总应答率为26%,淋巴结应答率为80%。此外,意向性治疗分析显示,CAL-101与所有患者的淋巴结缩小相关。基线血小板减少(定义为血小板计数<100,000/μl)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持续增加(>100,000/μl或>50%)。
 
       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4%),最常见的3/4级非血液学事件为肺炎(24%)。研究者表示,3/4级不良事件主要是由此前治疗或基础CLL引起。用药1年多未观察到药物相关症状性不良事件,亦未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
 
       该研究结果支持在150 mg(2次/日)剂量水平进一步研究CAL-101作为一线治疗、单独应用或与化学免疫治疗联合对CLL的疗效。
 
抗CD37小模块免疫药物(SMIP)蛋白TRU-016 
       这项剂量探索研究入组57例复发或难治性CLL或SLL患者。第一种给药方案为静脉给予9种剂量(0.03 ~20 mg/kg)中的1种,每周1次,给药4~12周。第二种给药方案为在治疗第1周的第1、3和5天予3、6或10 mg/kg,此后再给药3~11周(每周3次)。患者无器官功能问题,血小板计数>30,000/μl。
 
       根据1996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标准,总应答率为13%。在意向性治疗人群中,淋巴细胞数总体降幅为60%(中位数)。在16例此前接受1种或2种治疗的患者中,总应答率为40%,临床应答率为 44%。在此前接受≥3种治疗的患者中,未观察到临床缓解,但淋巴细胞数目从基线至治疗结束时的总体降幅为60%(中位数)。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4天。
 
       最常见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9例患者(16%)。药物剂量与不良事件之间无明显关联,且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来源:ELSEVIER)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