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公布

2024-08-07 11:36:06 来源: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循环杂志社 阅读:1660次

近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公布。现整理部分重点内容共享读者。

 

 

一、心血管病流行状况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心衰)89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房颤487万,风心病250万,先心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1990~2019年,中国 1~79 岁人群 CVD[ 包括风湿性 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IHD)、脑卒中、高血压性 心脏病、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肌炎、 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主动脉瘤、PAD、心内膜 炎和其他心血管和循环系统疾病 ] 年龄标化发病率 从646.2/10万人年上升至652.2/10万人年。冠心病年龄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的177.1/10万人年上升至2010年的203.7/10万人年,2019年下降至197.4/10万人年。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监测”项目发现,我国≥18岁居民的心血管病粗发病率为600.9/10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和(或)搭桥手术治疗的心绞痛、脑卒中和心脏性猝死,年龄标化发病率为411.8/10万。急性心梗粗发病率为79.7/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55.8/10万)。

 

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21年,心血管病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98%和47.35%(图1)。

 

图1 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图2)。2021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64.16/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88.58/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75.58/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05.3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65.37/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40.02/10万。

 

图2 2000~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二、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

 

1、烟草使用

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显示,我国≥15岁人群吸烟率为26.6%,吸烟者超过3亿,约1.835亿吸烟者患有烟草依赖。与2010年和2015年相比,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分别下降了1.55%和1.13%(图3)。

 

图3 2010~2018 年中国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吸烟率

 

北京市于2015年6月开始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5年后北京市吸烟人口减少了55万。研究估计,在政策实施后,急性心梗住院率下降5.4%,脑卒中的长期增长趋势每年减缓15.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率即刻下降14.7%,长期趋势每年减缓3.0%。估测实施该政策后25个月内避免了18137例脑卒中和55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

 

深圳市于2014年3月开始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2017年3月在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对2012~2016 年深圳市约1200万人口进行分析,发现无烟立法后,急性心梗发病率减少9%,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每年分别下降7%和6%。

 

2、膳食结构

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CNHS)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膳食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其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脂肪供能比则呈不断上升趋势。

 

中国成人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严重不足(图4),钙、维生素B2摄入不足,钠摄入量过高,平均达5139.61 mg/d,只有1/4的中国成人低于WHO建议的摄入量。

 

图4 基于EAR或AI的中国成人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百分比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仍不尽合理(图5)。全谷物、蔬菜、水果、红肉、大豆和坚果摄入量均呈上升趋势,红肉和含糖饮料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摄入量,而其他食物则低于推荐摄入量,其中全谷物(21.2 g/d)和水果(114.1 g/d)的日均摄入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一半。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的比例为 44.7%。油摄入增加,盐摄入量有所减少,但仍远高于推荐量。

 

图5 2002~2018年中国≥20岁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变化情况

 

2002~2018年,水果、全谷物和蔬菜摄入不足是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及其他脑卒中的主要膳食危险因素,而坚果、大豆和含糖饮料摄入仅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相关。2019年,中国16.38%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为高盐饮食所致。2011~2016年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研究显示,新鲜水果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和剂量依赖的负相关关系,摄入量每增加100 g/d,糖尿病风险降低 2.8%,糖耐量正常的人群糖尿病风险降低15.2%;在血糖正常人群中,与每周水果摄入低于1次相比,每周摄入水果7次以上的人群的糖尿病风险降低 48.6%。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研究显示,经常吃超加工食品的人患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上海男性健康研究和上海女性健康研究显示,膳食血糖生成指数(GI)、膳食血糖负荷(GL)和碳水化合物均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有关。

 

CNHS研究显示,对血压有益的饮食模式的特点是较高新鲜蔬菜和水果、蘑菇/食用菌、乳制品、海藻、新鲜鸡蛋、坚果和种子、豆类及其制品、水产品、粗粮摄入和较少的精制谷物、酒精摄入。

 

3、身体活动

2016年WHO报告指出,身体活动达标可以使我国40~74岁人群过早死亡风险减少18.3%,相当于每年避免101.65万人过早死亡。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中,与身体活动量≤9.1 MET·h/d相比,≥33.8 MET·h/d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41%。相对于非主动通勤者,步行与通勤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10%,骑自行车者的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分别降低19%、8%。

 

China-PAR研究中,与基线活动未达标者相比,活动达标者心血管病风险降低26%,高度活跃者心血管病风险降低38%。

 

4、超重与肥胖

2020~2022 年,“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显示,≥18岁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34.6%、17.8%和34.9%。男性肥胖率(20.5%)高于女性(15.0%),农村肥胖率(18.7%)高于城市(16.7%)。随着年龄增长,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根据GBD数据估算,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54.95万,归因于高体重指数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8.64/10万,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体重指数。

 

三、心血管临床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数量与质量都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心血管领域论文数量位于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自 2018年以来,论文数量增长速度高于美国。研究最活跃的几个亚专科是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衰,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论文数量均已超过美国。

 

2022年发表在具有最高影响力的6个医学综合期刊或4个心血管病学期刊上的临床研究文章有14篇,最常见类型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次为大型前瞻队列研究。这体现了我国临床研究者的关注点从认识疾病发展规律转向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这些研究所评价的干预措施都是基于临床实践提出的治疗方案或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疾病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7): 625-660. 

 

点击附件,查看完整报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3 概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