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忠艳教授: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1型糖尿病共患问题探讨 | CDS2024专题研讨
2024-11-15 20:54:12 来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阅读:18次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11月15日举行的“糖尿病与内分泌相关疾病”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建甲状腺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单忠艳教授围绕“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1型糖尿病”这一主题,深入剖析了两者共患的临床证据和生理基础,并分享了临床筛查和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为与会者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见解和临床指导。
[[[expert-person="13wpOJGIKu9sCM2JEQjp2w_d_d"]]]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和1型糖尿病(T1DM)同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较强的共患性。临床上两者共患会影响血糖控制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早期筛查和治疗共存的AITD和T1DM对于疾病控制、改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AITD和T1DM患病率和发病率
AITD临床特征及患病率
GD的全球患病率为0.5%~2%。中国甲状腺疾病、碘营养和糖尿病的全国性横断面调查(TIDE)结果显示,GD和AIT的患病率分别为0.53%和14.19%,女性高于男性。GD和AIT的发病率分别为0.6%~0.8%和0.2%~1.3%。
T1DM临床特征及发病率
据估计,2022年全球约有875万T1DM患者,新诊断的TIDM患者约53万人,其中62%发生在2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在儿童期10~14岁达到峰值。中国是T1DM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发病增长速度较快。中国2010—2013年全年龄人群T1DM年发病率为1.01/10万人,发病高峰在10~14岁,为2.68/10万人年,每年新增儿童T1DM病例数最多。
AITD与T1DM共病临床证据
T1DM患者更易合并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中国的研究发现T1DM患者TPOAb(24.9% vs 7.6%)和TgAb(18.5% vs 5.9%)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青少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Y)患者血清TPOAb阳性率高。甲状腺抗体阳性的T1DM患者TSH水平明显高于抗体阴性患者(3.34 mU/L vs 1.84 mU/L),并且随着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数量的增加,TSH升高的风险增大,进展为临床甲减的风险显著增加。
AITD与T1DM共病的发病基础
HLAⅡ类基因作为最主要的易感基因,激活自身免疫的机制有两种:第一种是胰腺和甲状腺自身抗原与1种抗原呈递细胞(APC)表达的HLAⅡ类分子的位点结合,并呈递给T细胞;第二种机制是胰腺或甲状腺抗原可以分别与2种APC表达的HLAⅡ类分子的位点结合,但两种APC呈递的抗原有相同的氨基酸片段。
AITD与T1DM共病的筛查
-
美国甲状腺协会建议在T1DM患者中应更频繁检测TSH。
-
英国甲状腺协会建议T1DM初诊和以后每年都应该检测TSH和TPOAb。
-
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建议,初诊T1DM时要检测TSH、TPOAb和TgAb水平。当TPOAb为阴性时,应每年进行检测;当TPOAb阳性或出现甲状腺疾病症状如甲状腺肿、儿童生长速度异常或无法解释的血糖波动时,应每6个月监测一次TSH。如果诊断AITD,也应检测糖化血红蛋白、ICA和GADA。
-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建议,在T1DM确诊后,推荐TPOAb和甲状腺功能检测,以筛查AITD。如检测正常,可每隔1~2年重复检测上述指标;如TPOAb阳性、甲状腺肿大或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则应进行更频繁检测甚至干预治疗。
AITD与T1DM共病时临床药物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甲双胍可降低临床或亚临床甲减患者升高的TSH和正常上限的TSH。阿卡波糖也有类似的作用。因此,在使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期间,应监测TSH水平。
合并甲减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需求量减少,而在开始使用或增加左甲状腺素(L-T4)治疗后可能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甲减患者使用L-T4过量导致的医源性甲状腺毒症,会升高血糖。
甲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原先因甲状腺激素升高而引发的血糖升高影响会随之消失,这种情况下要及时调整降糖药物。
患有Graves眼病的患者如果使用糖皮质激素,要注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