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学组】夯实基础 引领精准影像发展新征程
2024-11-18 13:42:26 来源: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阅读:21次
CCR 2024心胸学组心血管影像专场于11月16日上午8点准时拉开帷幕。会议上半场在戴旭教授和张金玲教授的主持下,精彩讲座接连呈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世华教授带来了《心血管磁共振影像病理临床意义与中国声音》的主题讲座,详细分享了其团队多年来在心血管磁共振与病理对照以及影像对临床预后影响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这些发表于国际医学顶刊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罗良平教授在《基于冠脉CTA影像组学和冠周脂肪预测冠脉斑块进展的研究》的讲座中,深入阐述了如何整合影像组学特征、临床资料和斑块定量测量数据,构建预测冠脉斑块进展的创新模型,为冠心病风险预测提供了全新的影像学手段。中日友好医院刘敏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在呼吸疾病研究及应用》展开深入讲解,指出深度学习助力人工智能在呼吸影像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有待进一步研究攻克。贵州省人民医院王荣品教授在《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T诊断》讲座中,全面介绍了此类疾病的种类、发病率及影像学表现,强调病因鉴别诊断需紧密结合临床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秦乐教授通过精彩病例展示,在《光子计数CT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进展》的讲座中生动诠释了光子计数CT超高分辨率对图像质量的显著提升,以及其在冠心病严重程度分级和高危患者识别方面的重要价值,避免了低危患者的过度检查。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贺毅教授带来了《CMR人工智能进展》讲座,提出人工智能为心脏成像数据集的深度挖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有助于开发更先进的心脏图像优化算法,揭示潜在的心脏健康与疾病知识,并构建新型软件工具。
[[[expert-person="_jpMkG5HhZA4kyTxlfK3Qig_d_d"]]]
[[[expert-person="s9iFLPkcsTSCQ7FN5uGM4g_d_d"]]]
[[[expert-person="HJsUsAaAdDCWoy5xt0WmNg_d_d"]]]
[[[expert-person="kKe27nSl7dSWiMHkV_xHlJA_d_d"]]]
[[[expert-person="9_jlbIobfaZ_jvHnU2JfDrIg_d_d"]]]
[[[expert-person="z9Bou6QImE4nscl00L5OzQ_d_d"]]]
下半场由胡晓云教授和管宇教授接力主持,学术交流热度不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单飞教授在《新冠肺炎后遗症心脏损伤CMR研究现状和进展》讲座中,充分肯定了多模态CMR技术在新冠后遗症心脏损伤诊断、评估与随访中的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影像学依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张笑春教授在《影像学在儿童肿瘤性心脏病的诊疗策略》的讲座中剖析了儿童心脏病变成像的难点痛点,并结合病例展示详细阐述了儿童心脏肿瘤的各类影像学表现及应对策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吴连明教授在《心梗CMR特征与临床问题》的讲座中,通过丰富的病例分享,深入解读了不同时期心梗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为放射科医生准确及时诊断心梗及评估疗效提供了有力支持。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燕教授在《心脏影像学检查对女性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评估价值及进展》的讲座中,从CTA和CMR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女性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诊断要点,强调未来成像研究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和指南。最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龚敬教授在《肺癌影像组学到生境成像的全流程梳理》的讲座中,详细介绍了肺癌影像组学的分析流程、结果评分方法以及生境成像的分类与步骤,并明确了未来生境研究的改进方向,包括优化亚区域生境分析方法和深入阐释生物学意义。
[[[expert-person="11EM48YzpiZlJ3STPz_xU5Q_d_d"]]]
[[[expert-person="OwGiUchBbmTP4IpMsYp7OA_d_d"]]]
[[[expert-person="Cz_xVvxki_xZTgHkMJMH7_xrw_d_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