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大咖访谈 | 张晓辉教授:深化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推动血液病领域全面创新发展

2024-03-15 11:12:25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13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 阅读:123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 时间:2024/03/01~03/02 地点: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29号) 进入会议

视频回放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 时间:2024/03/01~03/02 观看回放

 

三月春晖,盛会齐放。2024年3月1日-2日,中华医学会第13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在北京圆满召开,会议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中心,内容涵盖移植适应症进展、新的移植模式、移植合并症及复发的防治新策略、基础研究进展及移植相关临床试验等多个主题,采用继续教育、专题报告、论文交流等形式并设置主会场及若干分会场。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血液领域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赴学术盛会。我们特别邀请大会的执行主席——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张晓辉教授接受采访,分享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团队的创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工作规划,启发引领中国血液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

[[[expert-person]]]

 

Q:由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13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成功举办。您作为大会执行主席,且深耕移植领域,能否结合这次会议谈谈当前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张晓辉 教授

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发展起步较早,而今其发展已驶入“快车道”,全国每年进行异基因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量接近两万例,且仍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移植技术的普及和完善程度。特别自豪的是我国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的发展:“北京方案”为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供者问题提供了中国原创解决方案,使众多配型受阻的患者获得了重获新生的机会。随着供者问题的解决、移植并发症管理技术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以及严重非恶性血液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新技术如CAR-T细胞疗法的进步等也为移植领域的发展联合赋能,现已形成以移植为基础的综合诊疗方案。本次大会设置众多血液移植领域专题,全国血液病专家齐聚,交流探讨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相信在未来将进一步解决患者的难点问题,促进移植医学发展再攀高峰。

 

Q:此次会议设置了“移植共识解读”主题,您也在会上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窦隙阻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请您谈谈规范移植后肝窦隙阻塞综合征的诊疗对于移植患者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晓辉 教授

肝窦隙阻塞综合征(SOS)也称肝静脉闭塞症(V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合并症之一,该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制定共识来规范指导该疾病的诊疗,减少误诊、漏诊可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提升移植成功率。具体到SOS的治疗,包括支持性治疗、特异性治疗等。当然医生可以共识为基础进行个体化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SOS带来的严重影响。总体而言,规范移植后SOS的诊疗对于推动移植学科发展、减少合并症具有积极意义。期望通过该共识的解读,广大血液工作者能够持续总结临床经验,发掘科研探索方向,优化诊断流程,提高治疗效果,为未来造血移植的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临床经验,进一步推动移植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Q:您在“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第七届北京血栓与止血会议”上详细介绍了您团队关于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请您简要介绍下您团队的创新研究成果

 

张晓辉 教授

近年来,我们团队在出血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均开展了许多创新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团队深入研究了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并取得了新发现,骨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损伤可能是疾病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针对ITP的治疗,我们以维甲酸为基础,创立了新的治疗方法。计划在未来进行深入研究,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武器。此外,团队聚焦研究了肿瘤和血小板、巨核细胞之间的关联,以更深入地理解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总结多年临床所得:ITP患者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治疗策略和方案的选择。例如,对于激素耐药的患者,可能尝试各种治疗方案仍无法达到长期缓解,因此,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以便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Q:您已带领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创新成果,在未来,您和团队有怎样的工作规划

 

张晓辉 教授

作为中国血液学科发展的“领头雁”,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一直以引领促进中国血液发展为己任,对于未来工作具有明确规划。首先,持续深耕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优化“北京方案”,优化移植管理技术,完善移植体系。其次,深入研究淋巴瘤和骨髓瘤的新机制、诊治、自体移植等。此外,还将聚焦于出凝血方向,包括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以及其与恶性肿瘤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在未来,我们将团结一心,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践指导下,走科研创新之路,研发创新性成果,为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和服务。

 

张晓辉 教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组长 

  •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血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理事长 

  • 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重点项目等 

  • 牵头/执笔中国专家指南/共识28部,主编血液领域专著5部,国家发明专利申请/授权14项 

  • 第一/通讯发表SCI 论文122篇Nat. Immunol, J Hematol Oncol, Lancet Heamatol, Blood, Nat. Commun, Am J Hematol, Leukemia,等

  • 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

  • 以第一完成人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以共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