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的现状
作者: 杨维竹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01月至2015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介入科收治的29例(32患肢)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17患肢,D15患肢。主要表现为皮温降低(23患肢),肢体无力(12患肢),间歇性跛行(19患肢),静息痛(14患肢),溃疡形成(6患肢)等。局部浸润麻醉,根据术前相关影像学资料来选择动脉入路。采用导丝、导管配合等办法进行开通闭塞段,使用不同直径和长度的球囊,对闭塞段由近端向远端进行扩张。若球囊扩张后内膜撕裂夹层形成严重影响血流或残留狭窄大于30%时,置入支架。

结果:病变长度16-36cm(平均21.25cm),治疗成功率100%32/32),单纯球囊成形治疗(9患肢),球囊+支架成形治疗(23患肢)。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即刻得到改善,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动脉ABI,术前为0.18±0.12,术后3天为0.79±0.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例术中出现动脉穿孔,1例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并出现皮下血肿。随访26例患者(29患肢),随访率89.66%(26/29)。随访期5-66个月(平均34±19)1例患者(1患肢)术后2个月出现静息痛足趾坏疽,最终行膝关节上方截肢术;症状完全缓解(即达到解剖学改善)13例患者(16患肢);好转(即达到临床改善)8例患者(8患肢);无明显改善3例患者(3患肢);死亡1例患者。有3例分别在术后61016个月复发,出现支架段再闭塞,再次行局部溶栓及支架治疗,支架段血流恢复通畅。复发率13.8%4/29),一期通畅率69.0%20/29),二期通畅率79.3%23/29),保肢率96.6%28/29)。

结论: 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经皮血管成形术 踝肱指数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