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为进一步探究黄葵胶囊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并揭示其降低尿蛋白的影响因素,明确黄葵胶囊的适用人群,为临床合理应用黄葵胶囊治疗IgA肾病提供指导。
所有患者来自于黄葵胶囊与氯沙坦钾治疗IgA肾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及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开放和单臂临床试验两项黄葵胶囊的Ⅳ期临床研究,2项试验在分别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NCT 02231125、NCT02231138)。入选肾脏病理诊断为IgA肾病且应用黄葵胶囊作为干预措施的病例,排除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ACEI/ARB、雷公藤或复方中药治疗的病例。分别以基线时24小时尿蛋白<1.0g/d、≥1.0且<2.0g/d或≥2.0g/d分组,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1.73m2、eGFR≥60且<90ml/min/1.73m2或eGFR<60ml/min/1.73m2分组,以及IgA肾病牛津分型的7种病理特征或活动、非活动性病变分组,分析黄葵胶囊在不同基线水平及病理分型下,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的疗效差异;以黄葵胶囊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下降率≥30%或<30%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同时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纳入多元回归分析,筛选黄葵胶囊降低尿蛋白的独立影响因素。
共503例符合本次试验标准的IgA肾病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基线24小时尿蛋白<1.0g/d或eGFR<60ml/min/1.73m2患者黄葵胶囊降低尿蛋白疗效未达到有效性标准;基线24小时尿蛋白、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和血肌酐是影响黄葵胶囊降低尿蛋白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与基线肾组织牛津分型的病理特征无明显关联。黄葵胶囊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降低率,基线24小时尿蛋白每增加100mg增加7.9%,血清白蛋白每增加1g/L增加6.6%,而血肌酐每增加1μmmol/L降低1.1%,BMI每升高1kg/m2降低7%。
黄葵胶囊有效降低基础尿蛋白≥2.0g/d或eGFR≥60ml/min/1.73m2的IgA肾病患者尿蛋白。IgA肾病患者的基础尿蛋白越多、血清白蛋白水平越高,黄葵胶囊的疗效越好。而基础血肌酐水平越高、体重指数越大则降低黄葵胶囊的疗效。牛津病理分型对黄葵胶囊的疗效没有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