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瘢痕注射治疗进展
作者: 胡智瀚
单位: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摘要

回顾伤口愈合过程中真皮网状层的炎性反应对病理性瘢痕的生物学机制与注射治疗方法进展。


通过检索PubMed,万方等数据库,关键词搜索“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瘢痕治疗,注射治疗”,并筛选进5年文献。


外科手段虽可根治性切除病灶,但术后如不配合辅助治疗高达90%的复发率导致其较低的“性价比”。放射疗法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往往作为其他治疗手段的辅助治疗,且不排除其致癌的可能性。注射疗法相较于前两者更低的代价使其更易于患者所接受,且改良的辅助注射手段以及药剂中加入利多卡因可大大减少注射疗法时的疼痛,大大增加了注射疗法的可操作性以及适用性。


病理性瘢痕是在外伤、手术、烧伤、蚊虫叮咬等任何深达真皮网状层的皮肤损伤所引起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常常引起美观乃至功能性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但目前无论细胞因子疗法或新的药物,其作用靶点仍然为抑制异常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及其活性,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伤口的异常愈合,这也解释了停止治疗后不同时间内的复发。因此,更深层的探索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伤口异常愈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通路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 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瘢痕治疗,注射治疗
来源: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